高考复习策略(2023语文高考复习变革的三大策略)
2022全国新高考表现出三种变革趋势,这是来年高考复习的指南。
第一 全卷阅读量只有老高考的一半左右,而答题书写量增加一倍以上。这是技能与核心素养考查两种观念博弈的结果,有力证明,新高考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所以阅读量大量减少,是为了增加答题时间,从而证明设题更难。
从今年两套新高考命题看,试卷结构看似大同小异,其实悄然发生重大变革,也就是命题重点转移到审美力的考查,突显三个关键词:情感、想象及思想。
只要对比命题中心提供的参考答案,一眼便看出,新高考的答题量增加一倍以上。
第二 语言运用及学作品阅读,命题发生重大变化。语言运用不再设客观题(一套还保留一题,明年可能取消),而重点考查语言“运用”,即表达力和鉴赏力。小说阅读考查审美第一次用综合题的形式,两套新高考命题都体现综合性的特点,答题更开放更需要审美力,代表未来命题方向。
第三 古诗阅读降低难度,本和命题都鲜明地体现这一思想,但是古阅读最后一题及古诗鉴赏题难度有所加深,也体现对人素养的考查,比如,考查做人智慧。
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复习方略,否则就是高耗低效的操练题海。这里提出三大策略,希望对一线老师有所帮助。
第一 以表达为手段,着力训练审美力
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阅读本,以表达为手段,训练审美力。这跟以往的技能操练迥然不同。阅读题用简单的条目式答案来解答,已不适应新高考,必须用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形式来答题。
读什么,怎么读,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改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把接受性阅读发展为干预式阅读,用笔写我心,表达对本的个性化解读,特别是发掘本里的美——内容美和形式美,已势在必行。
审美的核心素养是想象、情感和思想,没有想象,阅读就浮在字表面,不能唤醒读者相关经验,无法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没有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不能提炼成思想,就是半途而归,不能化为新经验,建构新生命。
所以,用阅读评论的方式,深掘本的审美价值,是未来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从一点切入,具体赏析本之美,是基本策略。
为此,新教材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审美的便捷材料,对于那些名篇,就应回头让孩子重温其中的审美味道,并表达为明确的思想,写成精粹的评论。这种复习才是真正回归教材,培养审美素养。
第二 古诗阅读,重点转移到培养审美素养和化智慧
古诗阅读力仍是重点,读不懂审美就是奢谈,但审美力的培养也是重点。传记阅读随时可能变成散阅读,为审美提供命题空间。今年关于游说技巧的古题已发展为典型的人素养题,考查做人智慧,而选已不是典型的传记,有鲜明的议论倾向。
诗歌鉴赏题已向价值观发展,未来还要向表达智慧发展,也就是审美与人智慧的统一。诗歌鉴赏是培养审美力的最佳材料,与现代学作品阅读的审美力融合。
第三 作训练必须强化认识自我的化智慧的培养,体宜多样化
作命题必将发生重大变革,由大情怀大格局到自我人素养发展,也就是考查认识自我的化智慧,让作成为富有个性的自传。命题方式不再是空泛的并列式词语,而是从具体问题切入,学习发达国家的作命题,比如,前几年的任务驱动型,避免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宿构抄袭满分作。
老老实实地训练人智慧及逻辑力,不再仅靠记忆材料来应对高考,用数则名言堆砌成的假大空作风尚,将彻底扭转。
另外,片断描写作必须训练,因为是想象力表达力的最佳载体,完全可能在语言运用中考查。
欢迎大家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自考本科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kbkjy.com/gkdy/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