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死档怎么办(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清楚的)
“考的好不如报的好”,“让高考弥足珍贵的每一分都能发挥到极致”。这是家有考生的家长与校有考生的老师,时刻挂在嘴边,念叨了无数次的一句口头禅。“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早已是经典与共识,当然也是一种传统与传承。
下面这些零零散散是每一位考生、家长与老师都必须熟知的。否则,你的志愿填报,就如同大海捞针,无头苍蝇,四处乱飞,毫无头绪。
(1)我们必须熟知,考生本年的高考总成绩,其中最最主要的是在全省的排列位次。坚决不要被当年的本省最低录取分数线所误导,当然也不要被超越了今年本省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所忽悠。
每个省份的高考录取最低控制线,是受着众多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其中,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本省实际评卷的宽松程度,以及本省今年的招生人数等等,就是几个主要的决定因素。这时只有考生在全省的排列位次,才是比较相对稳定与客观现实的决定参考因素。
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参考一下,本年官方《招生考试信息网》所发布的本省一分一段统计表。从其中主要是弄清楚与考生相同分数段的本省累计总人数。有种说法“高考相差1分,就有一操场考生”确实不是神话。而且,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在考生总分数的前后正负5分范围之内,本省考生人数的分布密度。
(2)我们必须熟知,考生本人的学科优势,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专业趋向,职业规划,地域倾向。
我们一定要清楚,考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是,积极投身当今社会的热门吃香行业,实现人生财富的“短平快”。还是立志在自己陶醉喜欢、兴趣特长、甚至当前比较冷僻的长线专业上,发挥优势,实现价值。在自己喜欢,他人讨厌的“不被看好”专业上实现人生价值,体会创造乐趣。虽然今生财富一般、但是却生活得“心满意足”。人生的幸福指数能否爆棚,不是你已经腰缠万贯,而是你是否拥有“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美好人生心态。不能把我们的认知强加于考生。
再者,考生是准备远走外省去求学,换个口味、“闯荡江湖”去体验人生。还是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城市继续“添砖加瓦”、温馨陪伴父母。这些也是填报志愿时我们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3)我们必须熟知,考生本年身边众多同学的志愿报考意向。特别是往年相同分数段考生的录取结果,避免扎堆拥堵。
当然,我们也要了解已经上了大学的往届学姐与学兄们,对各自大学与专业的满意度评价,以及他们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时“血的惨痛教训”。毕竟,前车之鉴值得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横向对比今年同学,纵向参考往届考生。
(4)我们必须熟知,考生所在省份今年的招生计划。特别是招生专业的具体要求与客观限制,当然也要时刻关注当年的招生人数规模与招生专业增减。
我们绝对不可被往年的招生陈旧资料所误导。有些是曾经不被大家所熟知的今年新增招生院校,有些是早已在本省停止招生的固有传统院校。一定要仔细查询,不可仅凭感觉与直觉,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
每个新增的专业无非是这几种可能,要么是意向高校为了顺应历史潮流,现在才开设的新兴专业,师资一定只是起步。要么就是在外省招生并不理想,不被人们认可的冷僻专业,然后调剂转向在本省招生。我们需要对新增专业进行三思斟酌。
(5)我们必须熟知,考生一定要详细查阅意向报考院校本年的《招生简章》,密切关注其中的各项招生特殊要求。
比如,个别比较“牛气”的高等院校会明显设置“专业级差”,这个即鼓励又处罚的录取措施,其主要目的还是鼓励优秀考生在第一志愿报考他们院校,从而实现择优录取。
所谓的“专业级差”,就是考生在第一志愿专业因分数欠缺未被录取后,从该考生的高考总分中减去2到5分(由意向报考院校在其《简章》中明确决定),再与其他后继考生一起排队,进行第二志愿专业录取。
再比如,有些院校,会在视力限制,英语要求,绘画水平等等上有特殊要求。个别院校,在校区分布,收费标准,是否设置专业“调配”选项上也会有特殊要求。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不可大意,错失良机。
(6)我们必须熟知,因分而异的报考底线原则。我们必须遵从“高分选择院校,低分选择专业”的报考基本原则。
反复提醒高考低分考生,万万不可好高骛远,徒有虚名,贪图学校的身价设施与地位名声,结果被录取(含调配)到不理想的别扭专业。坚决不可“上学难受四年,工作后悔一生”。“男怕走错行”可能就是这个深刻道理。低分考生的重心应该偏移到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行业与专业上才是人间正道。
强烈建议高分考生还是以选择学校为主。声名显赫的著名高校,资源丰富,师资雄厚,靠山坚实,人脉富足。更何况顶尖名校之内,一般没有几个较差冷僻的垫底专业。哪怕考生被第一志愿专业调剂,最终被录取的第二志愿专业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7)我们必须熟知,考生一定要详细查阅意向报考院校至少近三年的高考录取情况(要具体到各个意向报考专业)。
再次,强烈建议高分考生,一定要多多关注意向院校的往年录取平均分(主要是位次),反复提醒低分考生,主要还是多多关注意向院校的往年录取最低分(主要是位次)。每个院校的录取最高分一般没有过多的参考价值。
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每个录取院校多多少少都有“大小年”的潜在起伏规律。著名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大小年”起伏相对比较隐藏,不易被发现。但是中等院校的“大小年”起伏录取规律就比较凸显,因此需要多多研究。避开志愿填报的高峰拥堵,也是一种理智,当然更需要一定的智慧。
(8)我们必须熟知,平行志愿中实际潜藏着不平行,隐梯度。在志愿填报时必须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前呼后应。
第一梯队志愿冲一冲。以往年意向院校至少近三年的录取最低分与排列位次做为参考系,进行名学校与名专业的双重大胆冲击与冒险。没有目前勇敢的一搏,就永远没有将来奇迹发生的一线希望。
第二梯队志愿稳一稳。以往年意向院校至少近三年的录取平均分与排列位次(比第一梯队志愿至少低15分)做为参照物,进行既顾及院校名声实力,又顾及毕业后专业去向的稳妥志愿填报。稳稳妥妥、十拿九稳地进行此类档次志愿填报。估计你被最终录取的就是这批次意向志愿报考院校中的之一所了。
第三梯队志愿保一保。以往年意向院校至少近三年的录取最低分与排列位次(至少超出20分,而且比第二梯队志愿至少低15分)作为标杆,确保考生出现意外后,一定会被最差志愿院校100%的最终录取。以免出现尴尬的滑档(死档),来年痛苦的煎熬高四。
最后特别提醒,在是否服从“调配”的表态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因为一时的“心高气傲”与倔强的“非啥不上”,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死档志愿。如果不服调剂,那么最后等待你的一定是,二次补录与来年复读了。
最后,祝愿每位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院校,继续完成大学深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自考本科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kbkjy.com/gkdy/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