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高中语文学习干货)
专题十二 古代化常识
二、古代官职(三)
官职的任免升降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
征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员(非常重要!!!!)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察举:自下而上选拔官员(非常重要!!!!)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表示提升官职的。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表示官职变化的。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臣子自请辞官的。
辞
致政/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自考本科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kbkjy.com/gkdy/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