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学排名2015(国内主要大学排名来源研究)
大学排行源于美国,可以追溯至1870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的年度报告,其中根据其掌握的数据信息对大学进行排名。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排名是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率先推出全美的大学排名,每两年一次,1987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国内大学排名一直广受关注。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大学,大学排名可作为报名时的有益参考。当然,很多学生也会比较关心本校的排名,毕业生也会偶尔关注下母校排名变化,教育界有关人士有时也会关心大学排名。
众所周知,关于全国各地排行榜有多个版本。国内主要的大学排名三个,分别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校友会大学排名和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下面对这三个大学排名进行简要介绍。
一、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一)发布机构
该排名的发布机构是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该机构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等。“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身是“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网址:www.shanghairanking.cn
(二)评价范围
该机构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排名对象是教育部最近一次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办学层次为本科,并且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的高校:(1)2019年有本科毕业生;(2)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最终排名对象共计1211所,其中公办大学828所、民办高校205所、独立学院172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6所。“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设置了1个主榜(综合性大学排名)、6个单科性大学排名、3个非公办大学排名,以及艺术类高校名单,1211所高校根据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被分别纳入到其中一个对应的排名或名单中。
说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因情况特殊暂未纳入排名。
(三)评价体系
该排名的指标体系依托软科自主研发的大学可视化评价分析专利技术,基于“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学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5个评价维度,精选百余项评价指标,使用数百个评价变量。
(四)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于2021年首次发布,排名覆盖92个专业类的500多个本科专业,发布近3万个专业点,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排名采用独具特色的学校-学科-专业三层次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和19项指标。
二、校友会大学排名
(一)发布机构
该排名由艾瑞深研究院发布。艾瑞深研究院是一个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艾瑞深研究院旗下品牌网站。艾瑞深研究院双一流建设评价课题组起源于1989年由中国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组建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高等院校比较研究课题组”,1989年发布中国第一个综合大学排行榜。
自2003年起,艾瑞深研究院连续20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国一流学科排名、中国一流专业排名和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等榜单。艾瑞深研究院双一流建设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为我国著名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总负责人为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主持人、艾瑞深研究院赵德国院长。
网址:www.cuaa.net
(二)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占32.00%)、高层次人才(占13.00%)、优势学科专业(占9.00%)、高端科研成果(占21.00%)、科研项目(占5.00%)、科研基地(占5.00%)、办学层次(占5.00%)、社会声誉(占6.00%)和国际影响(占4.00%)共9大核心指标。
三、武书连大学排行榜
(一)发布机构
该排行榜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内地大学排行榜,1993年6月首次发布,每年更新一次。该课题组1991年成立,由武书连任组长。
2022年3月30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22中国大学评价》报告,其中有17所非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其内容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评价范围
该排行榜包含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大学、非财政拨款的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次发布的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是国家财政拨款的802所本科(公办)。
(三)评价体系
主要评价指标有:综合实力,等12个学科门类,732个本科专业。《2022中国大学评价》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2个学科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732个本科专业为三个评价维度。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新生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论引用质量。
对比2021年,《2022中国大学评价》科学研究二级指标下增加论引用质量三级指标。论引用质量指标由世界大学论引用质量、中国大学论引用质量两项四级指标组成。
总结:不同版本的大学排名由于指标体系不同,数据收集渠道各有差异,绝大部分大学的对应排名结果也会不一致。究其原因,部分排名也参杂进了商业利益,导致排行榜出现较多主观因素,未能保证排行榜的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性。所以,看待各种大学排名不必过于较真,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应避免单纯靠排行榜择校或看待某所大学及其毕业生。
如果您对本感兴趣,欢迎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自考本科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kbkjy.com/dxpm/231.html